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許滸10/21
        

是否在尋找什麼光景
         

你正在臺灣博物館二樓後側的通道上,臨著立柱間的玻璃方窗,隱約望見不遠處有一幢寶塔似的中國建築,彷彿曾在祖母的舊相片裡看過。但玻璃窗框侷限了視野,看不清建築的全貌,源於黑白相片的印象實在太過模糊,又毋能以色彩相對照,直教你不能確認。據說此處本是室外的迴廊,五年前為了增加展場空間,才鑲上了玻璃窗,變成室內的過道。相對於玻璃窗的立壁上,現正刊著博物館近年來諸項展覽的記錄相片,暈黃的鹵素燈於焉聚焦,偶有溢出的光暈流淌在蠟亮的木質地板,交融著斜斜射進的日光。你踩著來自各方的光亮,在迴廊間反覆逡巡,試圖尋找能看見整座寶塔的角度,卻終究差了那麼一點兒。百般無奈之際,你只得幻想著時光倒流,回到此間尚未添上窗框、猶是室外的光景,甚至是更久遠的從前,寶塔猶未興建,博物館方才落成……

博物館與日光交錯

真切的黑白方大理石板
    決心不再窮究寶塔與舊相片的聯繫,你走向迴廊終端,回到室內的廳房,將適才的一切想像收回腦門,惟恐他人察覺。然而,腳下黑白方相間的大理石地板,是真真實實從日據時期迤邐來到今天的。關於記憶和物理感官的相對關係,確實令你感到有些惶惑了。不知不覺,已走在自側間盤旋而下,通往正廳的階梯,羅馬式的穹頂正壟罩於上,鑲嵌玻璃雖因時久日遠而略顯黯淡,當年風采仍得想像。正廳兩側各有一個壁龕,頗具縱深,還鑲著金邊紋飾。龕內卻都只放著一只花瓶,著實啟人疑竇。



風采依舊的穹頂

大廳壁龕











其實創建臺灣博物館之初衷,即是日人為了紀念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而壁龕本是用來放置其人銅像。至於原本銅像,今則安於博物館三樓展場深處。獲悉之後,你迫不及待復向樓上走去,無意瞥見臺灣樟腦特展的展區,遂不禁遲了腳步。櫥窗裡展示著各式與樟腦相關的生活用品,其中也包括萬金油,就和祖母讓你隨身帶著的一模一樣。忽然間,你的肌膚彷彿已抹上了萬金油,覺著它帶著體溫漸漸揮發,清爽的涼意襲上身來。你第一次擦萬金油,正是在舊臺大醫院旁的公園路上。當時你給黃昏的蚊蟲咬著了,直喊癢癢,祖母蹲下身來替你擦萬金油。你的視線難得能越過祖母的肩頭,看見有幢上著紅漆的寶塔背著夕陽,色澤顯得暗沉極了,幾乎是暈黑的一片。
(樟腦展已於99年10月底卸展)


                你這才知道寶塔的色彩其實並不要緊,那確實是你在舊相片裡看過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