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臺博新知』:仿生蝙蝠(三):能走擅飛的機器蝙蝠DALER

歐陽盛菊/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
歐陽盛芝/國立臺灣博物館
賴婉婷/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瑞士與義大利科學家模仿吸血蝠Desmodus rotundus除了飛行、還能在地面行走的特性開發可展開式空陸兩用探測機器蝙蝠DALERDeployable Air-Land Exploration Robot),翼展72公分、重393公克,機翼可摺疊部分長度分別是61117公分,最小收縮區段到6公分,對應至翼展減少30%,機翼摺疊縮小後至翼身寬度僅50公分,步行的最大步蝠為6公分,可穿越9公分縫隙,行走在木質地板上的最大向上坡度為9度,最大旋轉角度每秒24度,15秒可完成360度完整旋轉;在空中的巡航速度為每秒12公尺,可飛20分鐘,最大俯仰和滾轉角度分別為每秒120度和180度。
吸血蝠啟發設計空陸兩用探測機器蝙蝠DALER(繪製者:黃正文)。
DALER將可攜帶攝影鏡頭和偵測設備,走到障礙物底下,快速行進空中看不見的特定區域,擴展地面覆蓋範圍,搜索受困在塌陷建築物中的受害者,或進行危險環境監測、繪製地圖等任務,研究成果由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佛洛里阿諾(Dario Floreano)教授與比薩聖安娜高等大學(Scuola Superiore SantõAnna)合組的跨國研究團隊於20151月發表在《生物靈感與仿生學》(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期刊。
吸血蝠(Desmodus rotundus)為能走擅飛的吸血蝙蝠(圖片來源:歐陽盛芝)。
吸血蝠是小型夜行性蝙蝠,平均體長約9公分,翼展約32-35公分,體重約25-40公克,屬於葉口蝠科(Phyllostomidae)。只吸食血液,尤其偏好牛、馬等哺乳動物,也會吸食鳥血,找到獵物時會利用鼻子的紅外線熱敏感器找到血管,以特化成刀狀的上犬齒切開獵物皮膚,用舌頭舔吸血液,每晚吸血量能超過體重的一半,一隻吸血蝠一生中可吸食約100公升的血液,分布於中南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良好的視覺、嗅覺、和聽覺,飛行能力很強,會張開嘴巴發出超音波進行回聲定位,可辨識距離50公分、寬度1公分金屬條,並能以特殊步態在地面迅速行走、跑步、和跳躍。
研究團隊受到吸血蝠的啟發,曾於2013年設計能以機翼當成腿在地面運動的無人機,飛行時鎖定機翼位置,控制飛行方向和高度,一旦降落地面,機翼解鎖,翼尖開始如輪軸般繞著機身旋轉,帶動機身在地面緩慢爬行,這種兩用構造稱為輪腿或翼腿(wheel-legs or wing-legs,簡稱Whegs),不必額外增加重量,就讓機器人增加爬越地面障礙物的運動功能。
新款機器蝙蝠DALER充分運用適應形態學,在空中可展開機翼飛翔,降落時旋轉翼尖變為姿態控制系統,使其在不犧牲重量或結構效率下,增加地面運動功能,設計優點在於可摺疊的骨架讓機翼能快速展開和收攏,翼端能在飛行期間控制機器蝙蝠的俯仰和搖擺,摺疊的機翼增加翼端的抓地力,並當作搖臂產生動力,增強地面的運動效率和靈活度,還可收縮機翼擠壓到原本無法到達的地方。在空中的飛行速度為每秒6-20公尺,降落後能自行調整位置,再順利重新起飛,大幅提升小型無人機起降後的「存活率」;著陸時會展開機翼並像輪翼一樣旋轉,做出行走的動作,在平坦木質地板的最大前進度速度為每秒7公分,可持續約60分鐘,在崎嶇的地形則可行走約30分鐘,明顯提升著陸後對不同地形的適應能力。
DALER由兩個獨立的驅動系統分別控制飛行和地面運動機體重量採最小化設計,提供有效飛行的足夠剛度骨架具中心框架和以碳纖維桿連接的多根肋條表面包覆不可延伸、耐磨損的Icarex超薄防水聚酯布polyester fabric)作為機殼;電纜連接彈簧負責機翼摺疊,機翼展開時拉動彈簧和拉緊Icarex表布避免顫動,可提升飛行效率,彈簧還可吸收能量減輕撞機造成的損壞,以每秒8.4公尺的碰撞速度測試,每個彈簧可吸收的最大能量為12.5焦耳(J=1Nm,施加1牛頓力經過1公尺距離所需的能量),只要1-2秒內即可使機翼變形。研究團隊未來將研發懸停飛行、垂直飛行、和自動起降等功能,優化依任務需求調整不同翼展和翼長等幾何參數的機型,以延長運作時間或增加自動充電等功能。
以上新聞編譯自2015119日發行之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期刊)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向大自然借鏡生物行為的科學解密」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歐陽盛芝/國立臺灣博物館
審校:歐陽盛芝/國立臺灣博物館
日期:2017/07/25
本單元學術名稱:生物醫農>動物學
標籤:仿生蝙蝠(三):能走擅飛的機器蝙蝠DALER
資料來源:
Daler, L., S. Mintchev, C. Stefanini, and D. Floreano. 2015. A bioinspired multi-modal flying and walking robot.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 10(2015) : 016005-1-14.
延伸學習:
吸血蝙蝠。201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item/%E5%90%B8%E8%A1%80%
E8%9D%99%E8%9D%A0(瀏覽日期:2017/06/27)。
Ackerman, E. 2015. Flying, walking vampire bat robot is back. IEEE Spectrum / Automaton / Robotics / Robot Sensors & Actuators, January 22, 2015.
Common vampire bat. 2017.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on_vampire
_bat (Visit date: 2017/06/2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